南京在历史上的名字变化或褒或贬,根本源头在于统治者的好恶。不惟南京,同样原因也引发了其他地名的变迁,宋廷平定方腊起义之后,深恨江南百姓造反,艺术修养最高的皇帝宋徽宗遂在地名上做文章:方腊的两个活动区域,歙州被改成徽州,取的是“徽”的本意“捆绑束缚”;睦州则被改成严州,意思更是不言自明的。相比之下,朱元璋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成宁波,已是很“友好”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古代帝王在地名方面的偏好
统治者对某些地域的好恶
地名变迁背后的政治因素
历史事件对地名的影响
①“文革”头三年的红色_______之中,父亲和他的大多数朋友都是被革命的对象。本地亲友关系近的、胆子大的偶尔还有来往,外地的几乎完全_______。
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最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气氛 音讯全无 境像
氛围 音讯全无 意像
气氛 音书隔绝 意境
氛围 音书隔绝 意象
周庄旅游收入已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战胜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汉书》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表明“隔离”是一种防疫措施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伍连德博士在抗击鼠疫的过程中,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
宋代时各地建立了“安济坊”用于救治被瘟疫困扰的百姓,政府定期派官员下坊巡视
中国近代才开始用“种痘”之法抵御“天花”
下列哪一战役不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官渡之战
桂陵之战
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2015年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四省市GDP之和约占长江经济带GDP的:
20%
23%
26%
29%
2020年6月3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繁荣和稳定的重要法律。以下属于该法规定处罚的罪行有:
①分裂国家罪
②颠覆国家政权罪
③恐怖活动罪
④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
①④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③④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习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中国革命重心( )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城市转向农村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从农村转向城市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虽然中国的救灾能力在经历过多次大型自然灾害后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防灾教育依然落后。中国扶贫基金会2015年对中国公众的防灾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3%的城市居民表示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这一数据在农村仅为11%。此外,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基本的防灾准备,超过半数的农村居民从未参加过任何防灾培训。形同虚设的防灾教育无法提高民众的自救能力,等到灾难发生后才开始组织学习,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防灾教育比救灾更重要
中国的防灾教育亟待加强
防灾教育是提高自救能力的基础
城市与农村在防灾教育上严重失衡
甲、乙、丙、丁四名青少年拥有手机、电脑、相机三种电子产品的情况如下:
①只有一个人同时拥有手机、电脑、相机;
②有三个人拥有手机,有两个人拥有电脑,只有一个人拥有相机;
③每个人至少拥有三种电子产品中的一种;
④甲和乙是否拥有电脑的情况相同(要么两个都有,要么两个都没有);
⑤乙和丙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相同;
⑥丙和丁是否拥有手机的情况不同。
拥有相机的是:
甲
乙
丙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