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搜索到1000道有关“中国北方出生 20岁音乐创作 28岁第三张专辑 5字带数字 2015编曲综艺冠军 2016电影主题曲 歌手 婚礼日期”的相关试题
281/1000
单选题

某单位组织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有8名员工报名,其中2名超过50岁。现将他们分成3组,人数分别为3、3、2,要求2名超过50岁的员工不在同组,则不同分组的方案共有:

A

120种

B

150种

C

160种

D

210种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9.1%
易错项:B
知识点:排列组合
来源 【2017-江苏A-064】 展开解析
282/1000
单选题

(1)中场才到来
(2)一人独往
(3)久等不来
(4)约好看电影
(5)电影已开演

A

4—3—2—1—5

B

5—4—2—3—1

C

4—3—2—5—1

D

5—2—3—4—1

正确答案:C
正确率:100.0%
易错项:统计中
知识点:事件排序
来源 【2009-广西-106】 展开解析
283/1000
单选题

某场科技论坛有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5个主题,每个主题有2位发言嘉宾。如果要求每个主题的嘉宾发言次序必须相邻,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言次序?

A

120

B

240

C

1200

D

3840

正确答案:D
正确率:38.6%
易错项:B
知识点:排列组合
来源 【2019-四川下-053】 展开解析
284/1000
单选题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我国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下列关于二十国集团(G2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2016年G20峰会在我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B

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C

G20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D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一次峰会于2008年举行

正确答案:C
正确率:21.7%
易错项:D
知识点:政治理论
来源 【2017-北京-004】 展开解析
材料

材料一:
终于,在离“家”17个月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的14只大象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这段时间,“断鼻家族”一路向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们为象群集体倒地睡觉的照片而惊叹,也为竭力保证象群一路生活所需默默努力的人们而感动。象群为何不再害怕人类?从受采访者的话语中,我们能窥见端倪。“大象也饿了,它也不是故意的。”“没吃多少玉米,这些玉米都无所谓。”“可能它走掉,我还会关切,还会想它。”_______________。人们自觉承担起保护亚洲象的责任,让涓涓细流汇聚出了磅礴的力量,为亚洲象一路北上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山绿水之间,亚洲象一路“逛吃”,人类紧随其后实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展现出我们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高质量的发展,绝不以损害大自然为前提。人生于天地之中,应当善待草木山川、珍惜鸟兽虫鱼,因为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此次,大象成功归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也传递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国始终在路上”的决心。
材料二:
生产力是文明的基础和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但是,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劳动要素,生产力便会成为“无米之炊”。劳动和自然界的馈赠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先进生产力不仅是在持续的自然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经济生产力永续发展的生产力,而且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和方向发展的生产力。只有以此为经济基础,才能保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性。
现代化代表着当下的先进生产力。按照资本逻辑推进现代化,西方现代化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此为鉴,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将生态化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内容、方向。
现代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顺序,并将生态化纳入到了现代化当中,形成了生态现代化范式。现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进入到了中后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已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才能赶超西方现代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就是要系统集成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升级换代。这样就开辟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材料三: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85/1000
单选题

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哪项最能体现该主题:

A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B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正确答案:D
正确率:81.3%
易错项:A
知识点:细节判断题
来源 【2022-北京-049】 展开解析
286/1000
单选题

小壮是年满8周岁的小学生。小壮的下列行为中,他人不得主张无效的是:

A

签订买卖校服的合同

B

购买价值50元的游戏机

C

将自己的钢笔赠与他人

D

接受赠与

正确答案:D
正确率:44.1%
易错项:C
知识点:民商法
来源 【2015-新疆兵团-010】 展开解析
材料

xingguang

xingguang

287/1000
单选题

2011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比2010年末多多少万人:

A

124

B

249

C

327

D

467

正确答案:C
正确率:39.5%
易错项:A
知识点:增长量计算
来源 【2014-联考/甘肃-114】 展开解析
材料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一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略有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288/1000
单选题

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50岁以下在岗职工总人数为:

A

2194

B

14733

C

16927

D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D
正确率:28.6%
易错项:B
知识点:直接找数
来源 【2009-联考/福建913-114】 展开解析
材料

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比上年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比上年增长5.9%。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16566万人,占65.5%,比上年降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4467万人,占1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4245万人,占16.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xingguang

xingguang


注:外出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事非农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本地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289/1000
单选题

2011年30岁以下青年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

A

34.0%

B

59.8%

C

84.1%

D

93.8%

正确答案:D
正确率:72.2%
易错项:C
知识点:简单加减
来源 【2013-北京-132】 展开解析
材料

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约为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0%;人口总数约为32.1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43.4%;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约为71885.6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

xingguang

290/1000
单选题

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6年状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

超过六成人口集中在南亚地区

B

东南亚和南亚国家GDP之和占全球的8%以上

C

平均每个南亚国家对外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

D

平均每个东欧国家的进口额高于平均每个西亚、北非国家的进口额

正确答案:C
正确率:84.1%
易错项:D
知识点:正误判断
来源 【2018-国考地市-115/国考副省-120】 展开解析
会员充值
下载APP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客服电话
15686428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