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项不可能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切面:【2015河南075】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不可能所有深圳人都很有钱。”
以下哪项断定的涵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可能有的深圳人不是很有钱
可能有的深圳人很有钱
必然有的深圳人不是很有钱
必然大部分深圳人都很有钱
有甲、乙、丙、丁、戊、己6个城市,其中的两个城市在2021年结成一对友好城市,其余4个城市中的2个在2022年结成一对友好城市,剩余的2个城市在2023年也结成一对友好城市,已知:
(1)乙的结对城市不是丁
(2)甲的结对城市不是乙就是丙
(3)甲和乙均不是在2021年结对的
(4)丁和戊均不是在2023年结对的
如果丁是2022年结对的,那么下列各项中,哪两个城市可能结对?
丙和戊
乙和己
甲和戊
乙和戊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1995年国际旅游支出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国际旅游支出总额占当年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2)1995年出境旅游人数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出境旅游人数之和占当年世界出境旅游人数总和的比重没有超过五分之一;
(3)2006年国际旅游支出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国际旅游支出总额占当年世界国际旅游支出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4)2006年出境旅游人数位于前三位的国家或地区,其出境旅游人数之和占当年世界出境旅游人数总和的比重没有超过五分之一。
4项
3项
2项
1项
①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算法”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买什么东西、看什么新闻、去哪里上学……在作出这些决策时,我们通常会遵循算法的指引。算法让我们完成过去难以完成的任务,还能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算法进行有效规制,让算法的好处得到充分发挥呢?有专家认为,必须让算法实现透明化;另一些专家认为,应该让算法可以被共享。这些观点在操作中面临的困难很大。以算法的透明性为例,尽管很多人都呼吁将算法公开,以便其被监督,但这很不现实。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算法是核心资产。强行要求将这些算法公开,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侵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算法十分复杂,就算被公开、被共享了,要想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管,会面临很高的成本。由此,需要探索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
③虽然,现在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明晰的算法规制思路。不过,有两条原则可以被参考,分别是:“将人的事情留给人,将算法的事情留给算法”,以及“用规制人的思路来规制算法”。
④先看第一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算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要负责任的应该是人。例如,一些电商平台利用算法对用户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状况决定商品的销售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要对此负责的是人,而非算法。
⑤再看第二条原则。很多人认为算法是一个黑箱,不知道里面的运行机制,因此难以被规制。这听上去有道理,但却存在纰漏。教科书上算法的定义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规定的一系列操作。据此,人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考也是一种算法。虽然机器的算法很复杂,但至少我们还知道它所应用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原则;而对于人脑中的算法,尽管我们已经研究多年,但却始终不了解其使用的“编程语言”,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类似的思路来思考对算法的规制呢?
⑥按照这一思路,举例来说,如果要指挥电工安装灯泡,一种思路是,在一边观察电工,一有问题就纠正。但这个思路成本很高,还会损害电工的积极性。另外一种思路是,告诉电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就要赔钱”。电工同意后,他一定会仔细地把灯泡安好。
⑦其中的道理在于,我们通过调整电工的支付状况,让他自身的利益和我们达成了一致。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激励相容条件”。对于算法规制而言,规制者只要设法调整算法的输入目标,保证它和我们想要的目标一致,就可以引导它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篇文章最可能有益于下列哪一群体:
编程教育机构负责人
信息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
计算机爱好者
互联网消费者
不可能所有的考生都不能通过考试。据此,可推出:
可能有的考生不能通过考试
必然有的考生能通过考试
必然所有的考生能通过考试
必然所有的考生不能通过考试
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的开疆,下列场景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土坑内有项羽攻入关中地区后留下的焚烧痕迹
坑内留下磐石、孔雀石等制作颜料的矿物
兵俑中有骑兵的服饰为便于骑射的上襦下裤式
兵俑上发现了工匠用来表示祖籍的“江宁”刻字
某集团公司有生产、销售、研发、人事、财务、法务6个部门,现有从前到后的6栋办公楼:戊字楼、己字楼、庚字楼、辛字楼、壬字楼和癸字楼,每部门各一栋楼,并且各部门安排符合如下要求:
(1)销售部在财务部和生产部之前;
(2)人事部紧接在研发部或者生产部的后面;
(3)紧接在法务部后面的是研发部或者销售部。
如果销售部安排在戊字楼,则以下哪项安排是不可能的?
法务部在辛字楼
人事部在庚字楼
财务部在癸字楼
研发部在己字楼
光可分为可见光段和不可见光段两大类,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60纳米,其中380~500纳米范围的光,我们的视网膜感知为蓝色,称之为“蓝光”。蓝光是自然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的人造蓝光来源则包括荧光灯(日光灯和节能灯)、发光二极管(LED灯)和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蓝光对视网膜敏感性最高、穿透力最强,对视网膜可造成光化学损害,加速黄斑区细胞的氧化损伤。一般情况下,如果要对视网膜细胞产生危害,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波长在450~500纳米的蓝光;超过1500勒克斯的照度;持续直射3小时以上。而我们平常使用的电子屏幕一般是波长在460~470纳米的蓝光,可电子屏幕最大亮度也不会超过600勒克斯,更别提3小时不闭眼直视了。
相比于蓝光是否损害视力,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对昼夜节律的影响。视网膜中的光敏感神经节细胞对蓝光最为敏感,而它与昼夜节律的调控中枢——视交叉上核相连。因此,蓝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比其他颜色的光都强。在白天,蓝光照射有利于提振精神。一项研究表明,早上接受1小时低强度蓝光照射能够加快反应速度,提神效果超过喝两杯咖啡。但在晚上,蓝光会延迟生物钟,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
很多人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这会不会影响睡眠呢?不久前,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手机光照对褪黑激素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只有当蓝光照度足够高时才会影响褪黑激素水平:对于成年人来说,影响褪黑激素分泌的最低光照强度是85勒克斯,对于青少年则是71勒克斯。这大约等同于一个平板电脑的光照强度,手机光照没那么强。但该研究还发现,如果长时间暴露于低照度蓝光下,褪黑激素分泌也会被抑制。有趣的是,亮度更高的电视屏幕似乎并不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看电视时一般距离屏幕较远,视网膜接受的蓝光的量并不多。虽然手机屏幕亮度很低,但它距离眼睛很近,因此它对褪黑激素分泌的影响是难以忽略的。
此外,蓝光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影响不同。光通过晶状体进入视网膜,晶状体对蓝光有一定过滤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眼睛的晶状体会自然变黄,吸收更多蓝光,从而导致蓝光透过率下降。儿童的晶状体澄清透明,蓝光透过率很高。因此,蓝光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大量研究表明,过多使用电子设备会对儿童的视力和睡眠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这或许不能片面地归咎于蓝光,但限制儿童面对屏幕的时间显然很有必要。
以下哪项发出的蓝光最可能短时间内对人体昼夜节律产生较大影响?
儿童智能手表
电子阅读器
家用节能灯
超高亮度LED灯
下列场景中,与其他三项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
杭州市民通过电视转播观看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比赛
北京市民在报纸上看到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的新闻
香港居民看到《中英联合声明》草签的号外
上海市民购买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